Désolé, cet article existe en version chinoise seulement.
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比较轻松好玩的科普文,一起轻松一下!
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这是风暴降生法式面包一世、不焚者、法兰西粗粮之女神、法国高卢先民的女王、西欧大陆上的卡丽熙、饥饿解放者和法餐之母、全球浪漫艺术之都的全境守护者、六边型共和国的能量解放者、香根鸢尾之国的粮食公主——法棍。
如此霸气的称谓,法棍当之无愧,江湖上也一直盛传其霸主地位。
然而树大招风,总有人想要挑战它“食物界中的最强之盾” 的地位,比如最近网红面包“列巴”就风头很盛。
列巴,是俄语“面包”一词 хлеб 的音译。它产自俄罗斯,也就是从它的诞生地开始,早已注定它将充满战斗民族的强悍。
为了适应当地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经过长时间火烤制成,块头大,质地硬,
是个需要用上特定机器进行切割的狠角色。
那么作为两大“硬干货”,究竟谁更硬呢?
于是一场法式长棍与俄罗斯列巴的“对战”一触即发,“硬核”程度超乎想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激烈的对战现场!
ROUND1
首先派出了核桃作为参照物,为两位选手热热身。
被报以厚望的大列巴,前后两下猛击,敲碎了核桃坚硬的外壳。
▲图源:抖音@德国小岳(列巴哥)
至于另一位选手法棍,在手起棍落间,一锤就让核桃粉身碎骨。
▲图源:抖音@德国小岳(列巴哥)
高下立判!
ROUND2
短兵相接,强者为王。
勇敢的战士就是要直面挑战。
只见大列巴一上来就使出连环掌,法棍却纹丝不动,甚至可以说是毫发无损!
▲图源:抖音@德国小岳(列巴哥)
轮到法棍发起进攻。只见它直指列巴心脏位置,犹如剑气一出,剑影光晕下列巴俱焚。
▲图源:抖音@德国小岳(列巴哥)
K.O.!
尘埃落定,没有悬念,法棍的“硬气”名头算是保住了!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种食物,法棍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硬”?!
关于法棍的起源,比较靠谱的一般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为了方便行军打仗,做成可以塞进军装裤腿里的长棍形,必要时还可以拿出来御敌
(别笑,历史书上真是这么写的!)
应该就是像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第二种说法是源于法国在1920年1月颁布的一项法令,该令禁止面包师在凌晨4点之前工作,但是法国民众的早餐早已离不开法棍面包了,那怎么办呢?
因此一种全新的法棍面包诞生了:只需 “面粉、盐、水、酵母”四种最基础原料,并做成长条棍状,加快烘培速度;质地偏硬,便于保存,哪怕提前几天买好,也不用害怕变味变质。
由此可见,法棍的起源就注定它并不单纯只是面包,它身上肩负着战斗以及挽救面包业于生死存亡的使命,以至于它不得不这么硬!
而时至今日,尽管法棍的原始使命早已不在,但是法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被这个“硬货”无限渗透了!不仅吃饭有它,
洗漱有它,
吹头发有它,
家居清洁有它,
看球助威有它,
走秀凹造型有它,
演奏会有它,
逛街也要带着它!
要数巴黎街头最In的是哪个包包,那必须是法棍面包啊!
科普下正确的姿势,就是把面包夹在两边腋下,越随意越好。
如果你想问,把它放在容易出汗的腋下,难倒没有味道不会不卫生吗?
不要问!问就是你还没掌握正确的吃法棍步骤。
要知道,品尝法棍之前用水冲一遍才是正确吃法。除了干净,还能让硬到磕牙的面包松软下来。
有条件的,再用烤箱加热一下,松脆柔软,带着你原地起飞,立即能明白为什么法国人如此钟情它。
是的,即使吃了过百年,法国人依然对法棍不离不弃、始终如一。据统计,6000 多万人口的法国,每天居然能吃掉超过 3000 万根法棍。
法国政府甚至还设立过专门相关的法规来保证法棍的供应充足:面包师傅不能自行决定休假时间,若想请假,劳烦申报。这项法规持续了超过 200 年,直到 2015 年才正式被废除。由此可见法国人对法棍有多种爱。
法国人对法棍的爱可谓是“爱屋及乌”,从法棍延伸到了整个面包界!
不信,看看他们创造的关于面包的俚语:
long comme un jour sans pain,是“没有面包的日子” ,形容度日如年
tremper de son pain de larmes,是“泪浸面包”,表达悲伤
perdre le gout du pain,是"连吃面包都没滋味了",表达没有活下去的信心
gagner son pain,是“挣面包”, 意为干活挣钱
C’est du pain bénit,是“上帝赐面包”,跟中文俗语里的“天上掉馅饼”一个意思
se vendent comme des petits pains,是"像面包一般好卖",来形容畅销货
bon comme le pain,是"好的跟面包一般",形容东西很不错
copain,是“朋友“,co这个前缀表达的是“共同,合伙,一起”,所以在法语里“一起吃面包的人”=朋友
天啊~~~法国人竟然把一个东西吹出了彩虹屁,那得有多热爱啊!
那下次经过法式面包店,别忘了进去带走一根法棍,来感受一下法国人的那份“深情”吧!